千万不要把自己总看作是受害者 - 何帅

千万不要把自己总看作是受害者

作者: 何帅 分类: 业界分析 发布时间: 2015-12-07 18:34 ė 6评论关闭

ex20110901524

最近几天江湖上是非很多,俄罗斯的战机在土叙边境被土耳其击落,引发两个国家的强烈对立,一时国际氛围空前紧张,甚至一度有将引发新一轮世界大战的言论传出,谁对谁错,似乎已经不重要,但从两个总统的言论来看看,满满的都是自己是受害者的信息。除了国际层面,最近科技领域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,虎嗅和新浪互撕,其结果是虎嗅在新浪微博的账号被封,一时虎嗅方“受害者”心理泛滥,上蹿下跳地把“言论自由”都扯了出来,满满的苦楚,真的让听者流泪闻者伤心。我觉的大可不必如此,打架嘛,总是有赢有输。另外一个事情就是Uber和微信的扯皮了,上周四晚,Uber各城市微信公众号遭微信集体永久封号,这也引发了Uber强烈的“受害者”感触,认为腾讯作为滴滴的投资方,是有目的针对Uber,而不幸的是今天就有媒体爆料,滴滴的微信营销号也被封禁,不知Uber得此消息心理会不会略微平复。但从这些事例中多少可以看出,遇到事情,很多人还是先把自己看作“受害者”的。

褚时健,这个名字,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。有的人了解他可能是因为他曾经一手缔造出“红塔帝国”;也有的人关注他可能源于多年前的一桩旧案;当然更多的人熟知他可能源于这位84岁老人的“东山再起”成就“褚橙”品牌。怎么来形容褚时健曾经的辉煌呢?有媒体写过这么一段:

某卷烟厂请到他去“传经送宝”,红地毯一直铺到厂外很远。他点石成金,大笔一挥就把你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。得到他的批条,就等于发财。各路烟商、官员和干部子弟,各尽所能,演绎出种种生动的故事。他的女儿去广州,有多少辆小车在机场硬生生地等着,抢着接机。“红塔帝国”的权力全部集中到塔尖——褚时健的话被形容为“圣旨”,重要的事情,尤其是批烟,全凭他的条子和电话。他有“至高无上的权威”,他身边人称他“老爷子”,其他人叫他“老板”。

这样的辉煌在1995年被来自河南三门峡的一封举报信终结,而褚时健也因巨额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,剥夺政治权利终身。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褚时健并没有因此把自己看作是“受害者”,2002年,保外就医的褚时健承包了一片2400亩的荒山,种起了橙子,几年之后便再次成为亿万富翁,并且让“褚橙”名扬天下。如果褚时健将自己看作是“受害者”呢?自暴自弃,时时觉的自己遭受了不平等待遇,恐怕他现在应该是另外一番光景了。

吴谈如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过美国作家查尔斯·赛克斯的言论,他说:“想当受害者,你还差得远呢!”他要人写下人生中遇过最糟的事情,再告诉你一些历史上的灾难。你就会发现你不会比碰到大屠杀的犹太人、被莫名其妙掉下的原子弹炸死的牺牲者,还有在恐怖攻击中丧生的无辜者惨……

而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考虑事情的方式,或者在同业竞争中的商业思维,往往还是先入为主地将自己摆在“受害者”位置。比如最近一波关于自媒体的讨论,我身边也有很多人(包括我自己)把自己摆在了“受害者”位置,认为这是同行间赤裸裸的嫉妒,厚脸无耻地踩低同行抬高自己,甚至绝大部分人认为应该撰文反击。但好在理性还是占据了上风,我们是该冷静下来认真思考,别人说的那些问题是不是真实存在?能不能从别人的批评中获得成长?而非一味地认为自己无情地受到了“伤害”。假设我们真的无法控制自己“受害者”的思想,愤而反击,是不是又会激发对方“受害者”思想的顽疾,进而陷入非理性互撕状态?

这些事情,有时候想想还是蛮有意思。正如郭德纲每次登台总会“感谢”下同行,并表示不是其相声说的有多好,而是同行说的太差了!

作者微博:@小编也疯狂 微信订阅号:小编也疯狂(id:xiaobianyefengkuang)

小编也疯狂的文章也出现在:百度百家、今日头条、艾瑞专栏、界面、速途网、虎嗅、蓝鲸TMT、鞭牛士、搜狐IT、搜狐新闻客户端等媒体

本文出自 何帅,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。

本文永久链接: http://www.heshuai.net/?p=996